当前位置:浦口区 > 经验交流
整合多方资源 聚焦民生热点推进江浦街道基层治理法治化全覆盖

  近年来,江浦街道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结合区域实际,全面深化基层治理法治化工作,在强化基层治理体系、扩大普法学法范围、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执法能力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为建设双创高地、智慧新城,促进江北新区大发展营造了优质的法治环境。 

  一、落实“六项”措施,实现基层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 

  一是在社区成立 乡贤会2016年我们在全街范围内推动乡贤会工作的开展,截止当年底全街15家社区的乡贤会吸纳乡贤200余人参与到社区管理和居民自治工作中,年平均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逾百起,在化解民间矛盾纠纷、宣传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将法治、自治、德治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了社区自治水平,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建立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街道15家社区在司法所指导下均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务站,且定期有律师、法律工作者到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充分满足群众法律服务的需求。 

  三是“法润民生”微信群贴心服务群众。目前,全街15家社区已全部成立法润民生微信群,由律师、司法所工作人员及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每个群均在110人左右。微信群建立以来,律师及司法所工作人员定期在群里推送普法宣传信息,积极宣传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及时为有咨询需求的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广受好评。 

  四是落实律师顾问制度。今年来,街道十分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积极召开专题会研究法律顾问的聘请及考核制度的落实,共聘请了江苏袍泽律师事务所、兴天浦律师事务所、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三家律师事务所以团队形式为街道拆迁办及十五家社区提供法律服务。 

  五是开展多形式宣传活动。为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展示工作成果、深化法律意识,我们积极开展“中国梦、法治路、社区行”文艺演出活动;利用每月的“18”法律广场宣传日和每年12月份的“宪法宣传月”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今年上半年已开展各类咨询和广场宣传活动六次,累计发放资料800余份,解答法律群众咨询问题30余次;会同区法律援助中心去到工地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咨询活动;春节期间开展“送法、送春联、送图书”三送下乡活动;开展“法护打工路”保障招聘会活动、未成年人零犯罪夏令营活动等,通过形式丰富多样、内容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不断扩大基层法治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六是强化宣传阵地建设。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展基层法治宣传阵地,在中海万锦熙岸小区、人民小学、江浦三中、河滨路等人流密集地段打造了平安法治文化墙,总长逾200米;在市民广场、彩虹桥、象山路等路段投放了电子宣传大屏;在河滨路建立了法治宣传一条街宣传橱窗以及各社区的法治宣传栏和法律图书角,有效扩大了辖区居民群众的普法学法范围,全面提高辖区群众的法治观念。 

  二、深挖特色亮点,探索基层治理法治化新途径 

  一是打造烈士塔社区“贤爱堂·邻里自治中心”。贤爱堂位于烈士塔社区凤凰花园小区的市级文保单位清代建筑文庙内,总面积约200平方米,由烈士塔社区乡贤会成员发起,在社区指导下成立,寓意为在社区居住的贤达人士,寓意为社区社工、社会义工、热心单位和组织等积极服务社会的各类群体。 

  该中心以社区法治化治理工作为先导,以进一步深化社区治理、做好历史文化传承、提高居民参与度、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为宗旨,以创新邻里联勤为抓手,扎实开展各项为民服务。中心由烈士塔社区、烈士塔社区乡贤会和社会组织三方共同管理,以辖区贤达人士、热心居民和社区全体社工为服务主体,全天候开放为辖区居民提供集互助服务+协商议事于一体的综合性阵地。 

  该中心自建成来,成效显著、广受好评,迎来了省司法厅、南京市司法局、扬中市司法局、海南、内蒙等多家省内外单位的参观交流,特别是原省委书记李强在考察贤爱堂·邻里自治中心后,对其运作模式表示认可。 

  2018年来,我们积极对烈士塔社区“贤爱堂”项目进行提档升级,新建“贤爱亭”、“贤爱廊”等项目,与区司法局宣传科共同开展宣传活动,定期更换宣传展板、更新宣传内容,达到扩展宣传阵地、深化宣传覆盖的效果;人员构成方面,在原有基础上推出了更加年轻化的“乡贤”选拔制度,通过“新鲜血液”的加入保障乡贤队伍的活力。 

  二是建立华光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近年来,街道美丽乡村建设卓有成效,前来桃源谷游玩的旅客和市民日益增多,司法所通过早期谋划、积极筹备,在华光社区建立响堂公共法律服务站和“老钱调解工作室”。旨在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游客与景区、游客与游客及游客与原住民之间有可能发生的各类纠纷,扎实为景区及游客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保障双方的权益。 

  三是共建“法律诊所实践基地”。为认真贯彻落实创新社会管理、加强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2015年由江浦街道与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联合共建的法律诊所实践基地正式在求雨山社区揭牌启用。该实践基地的建立,旨在利用高校法学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协助社区调解居民纠纷、开展法律咨询、干预家庭暴力、提供法律援助,并适时举办各类普法教育活动、法律知识培训讲座等,切实提升辖区居民法律意识。基地建立以来,年平均开展各类宣传咨询活动10余次,接待咨询群众100余人,化解矛盾纠纷30余件。 

  四是成立“驻极乐寺”公共法律服务站。通过整合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多项法律服务资源,2014109日我们挂牌成立了浦口区江浦街道驻极乐寺公共法律服务站,同时也是南京市第一家在寺院成立的公共法律服务站。服务站主要开展法律援助案件受理、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业务,现有法律工作者3人、行政人员2人,专职调解员1人,针对每月的初一、十五大量人员前往上香的情况我们派有专人值班。通过提供矛盾纠纷调解、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文书代拟等公共法律服务,一站式解决信教人员、居士、香客及游人的基本法律服务需求。 

  2014113夜,投住在极乐寺“幸福人生”讲座学习班的一未成年学员孙某(化名)在住宿期间因病死亡,此事引起区、街两级领导高度重视。接到通知后,114上午服务站工作人员及时联系了死者家属与“幸福人生”讲座团队进行协商处理,并最终签订调解协议书。死者家属收到赔偿金共计六十四万元整,及时化解了一场意外死亡引起的矛盾纠纷。 

  三、紧抓民生热点,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是成立拆迁司法小组,依法依规推进拆迁工作。2015年,针对街道拆迁拆违工作中不断涌现的各类矛盾纠纷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街道及时成立了拆迁司法小组,在规范程序管理、加速积案化解、宣传法规政策、化解矛盾纠纷、代书遗嘱、草拟法律文书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司法小组还为街道办事处的重大项目工程提供法律保障, 

  二是推动法治惠民。积极开展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年初团结社区代表街道迎接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考核验收工作,目前全街共有8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2017年烈士塔社区已申报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每年开展江浦街道村规民约法律体检活动,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缺失依据以及不适应现状的规定,特别是对含有加重村民负担、影响村民享受权利、履行义务等方面内容的,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予以及时的修改或者废止,扎实推进基层社区四民主、两公开工作的落实。 

  三是开展人民调解员进法庭培训工作。2017年起,我们对全街调解工作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培训,通过从十五家社区、五个机关部门每周选送一名调解员,前往浦口法院江浦法庭参加培训,通过参与法官审判和调处民事案件,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化解民间纠纷的工作技巧,扎实提高基层依法调解纠纷的能力。 

  四是打造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对照打造阳光信访、突显法治信访、彰显责任信访、营造和谐信访的创建标准,街道加强信访接待场所建设,打造了面积约180平方米的人民来访接访中心,设立信访接待、联合接待、涉法涉诉、矛盾调解窗口,以及领导接待室、联合接待室、律师咨询室、信访接待室等,全力打造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解决的信访综合服务平台,顺利完成421国家信访局调研、57廊坊市学习交流工作。 

  落实联席会议常态化机制。由于信访问题涉及面宽,单靠一个社区、一个部门难以有效解决,需要街道各部门、社区及区信访局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近年来我们将矛盾复杂的信访事件通过由街道主要领导或委托分管领导召开联席会议,整合有关部门资源,发挥职能优势,共同研究解决和协调处置涉及本职能领域信访问题。 

  截止今年五月底,全街共接待群众52218人次,发放权益保障卡发放3件,到区访3893人次,进京访5人,南京和谐信访系统交办30件(已办结21件),省交办件913件(已办结),省督办件2件,领导信箱18件(已办结16件),圆满完成各级两会4月份驻京值班等信访稳定工作任务。 

  五是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围绕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方便群众、提高效率的目标,2016年我们打造了实行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的便民服务中心。中心坚持便民利民、公开透明和务实高效原则,对能一次办结的事项推行一窗受理,不群众摸不清门、跑累了腿,中心建成以来年受理案件逾40000件。 

  2017年,我们继续深化为民服务工作,中心下派2名全科社工进驻分中心,提供街道层面和社区层面共192项业务办理服务,实行政务服务全街通办,凡是在街道中心办理的事项都可以在分中心办理,在社区办理的业务在分中心也能办理,居民办理业务不再受办理权限、户籍限制。不仅在物理上实现了政务服务从街道办理社区办理的无缝对接,更从实质上实现了多头受理一门受理的转变,真正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走一道门 

  四、深化联勤机制,丰富基层治理法治化内涵 

  1、构建“全要素网格”,实现社会治理全掌控。制定全要素网格任务清单,结合全街要素采集和管理实际,将新河、人民桥、烈士塔、求雨山、同心、白马、巩固、八里、团结和珠江等10个社区划分为中心区域,共划分为33个大网格,每个网格均按“2+4”模式,配齐2名专职网格长和4名专职网格员。同时将33个大网格细分成133个综合网格,结合华光、西江口、高旺、老虎桥和新合5个社区为外围区域划分的57个综合网格,全街道形成了33个大网格为框架,190个综合网格相填充的网格管理体系。 

  2、推进楼栋长队伍建设,实现社会力量全参与。全街15家社区共有成型商品房小区50个、安置房小区13个,零散片区48处,涉及居民66308户,结合社区网格管理实际,按每100户配备一名楼栋长标准,共拟配备楼栋长677名。经过社区前期面试、派出所政审、街道笔试及面试,最终产生450名街道社区楼栋长招募拟定人员,并于516正式上岗开展工作。 

  3、强化联勤联动处置,实现问题处置快速闭环。结合行政检查一张纸清单,以综合行政执法为主要抓手,牵头处置各项城市治理难题。通过梳理全街各条口的重点要素、全街参勤单位工作职责和明确问题处置归口,提高信息流转时效。对网格日常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归口归类、联动处置,破除部门联动壁垒,形成问题处置闭环,实现解决问题彻底化、合力处置高效化、治理效果最大化。